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67章 单刀赴会(上)

杜先生的话音刚落,郑景仁就接到了系统的消息“请宿主注意,系统发布任务,改变十三太保的命运,系统奖励另行发放。”

系统现在已经很不愿意发放任务了,郑景仁一听到这个立刻就来了精神,而且这样的任务还想非常简单,既然是这样那就不能客气了。

他想了一下又给关伟打电话。关伟之所以被人叫做学生,是因为他一直都住在同济大学的宿舍里面,而且在战前他就是这个学校的学生,但因为鬼子的到来他并没有毕业,所以也一直都以这个名头在上海混生活。

同济大学1907年由德意志出资建设,当时的名字还是同济德文医学堂,有人说同济两个字的意思是两个国家的友谊同舟共济,但更多的人却认为这个只不过是上海话德意志的谐音,不过不管如何这里都是华夏最早的七座大学之一,培养出来的人才也是非常多的。

1917年一战如火如荼,法租界宣布将该学校关闭,而直到这个时候华夏人接管了这座学校,从此这里成为了华夏人独立经营的大学,1927年同济大学开始招收女生,这里也是华夏开放的比较早的大学之一。

1932年1月28日集结于上海的鬼子进攻上海,爆发了“一·二八”事变。在“一·二八”事变中,日军飞机狂轰滥炸,吴淞地区许多工厂、学校毁于一旦。同济大学主要建筑如大礼堂、电气试验室、材料试验室、部分宿舍及实习工厂等被炸毁,图书、机器、标本、模型等设备损失更为严重。

寒假过后,新学期无法上课,在此情况下,胡庶华校长想方设法使全校师生暂迁市区巨籁路民生坊继续上课,同时师生们参加抢救军民伤员,以支援十九路军与敌作战,同时吴淞校舍在朱家骅的帮助下,很快得以修复,所以1932年8月25日,学校迁回吴淞。

之后学校得到了大力支持,也出现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,在保持医学院的情况下,也先后增设了十几个其他科目,成为了国内最大的几所综合大学之一。

可惜很快抗战全面爆发,美丽的同济校园在侵略者的轰炸中仅剩断壁残垣。

为求一张平静的书桌,学校于1937年开始内迁办学。经过三年流离、六次搬迁,先后辗转浙、赣、桂、滇等地,直至1940年落脚宜宾的李庄古镇,师生们更是教学不辍,坚持文化抗战。

此时同济校园大部分都被鬼子占用做了其他用处,而学生住宅也早就不是以前那个样子,因为没有人打理,所以这里已经变成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